当前位置:首页 > 办公室 > 学校活动 > 《体育之研究》 (毛泽东)摘要

《体育之研究》 (毛泽东)摘要

来源:admin 时间:2015-05-20

编者按: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所著《体育之研究》一文原载于19174月的《新青年》杂志。自发表以来引起体育界、教育界与理论界的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,是中国近代体育史和教育史上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。虽距今近一百年,但文中所论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工作指导性。今摘其要目刊登,以期广大教育同仁和关注国民素养、关注国家未来的各界人士对照、深思、借鉴、奋进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国力苶(nié形容衰落不振)弱,武风不振, 民族之体质,日趋轻细。此甚可忧之现象也。欲图体育之效,非动其主观,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。

  第一、释体育 
  体育者,人类自其养生之道,使身体平均发达,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。

  第二、体育在吾人之位置 
  
体育一道,配德育与智育,而德智皆寄于体。无体是无德智也。体者,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。儿童及年入小学,小学之时,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,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。宜以养护为主,而以教授训练为辅。今盖多不知之,故儿童缘读书而得疾病或至夭殇者有之矣。中学及中学以上,宜三育并重,今人则多偏于智。中学之年,身体之发育尚未完成,乃今培之者少而倾之者多,发育不将有中止之势乎?吾国学制,课程密如牛毛,虽成年之人,顽强之身,犹莫能举,况未成年者乎?况弱者乎?善其身无过于体育。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。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。

   第三、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 
   
三育并重,然昔之为学者,详德智而略于体。及其弊也。偻身俯首,纤纤素手,登山则气迫,涉水则足痉。饮食不求洁,无机之物、微生之菌,入于体中,化为疾病;室内光线不足,则目力受害不小;桌椅长短不合,削趾适履,则躯干受亏;其余类此者尚多,不能尽也。

   第四、体育之效 
   
愚拙之见,天地盖惟有动而已。动也者,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。动之属于人类而有规则之可言者曰体育。前既言之,体育之效,则强筋骨也。盖生而强者,滥用其强,不戒于种种嗜欲,以渐戕贼其身,自谓天生好身手,得此已足,尚待锻炼?故至强者或终转为至弱。至于弱者,则勤自锻炼,增益其所不能。久之遂变而为强矣。故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,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。总之,勤体育则强筋骨,强筋骨则体质可变,弱可转强,身心可以并完。此盖非天命而全乎人力也。

  非第强筋骨也,又足以增知识。近人有言曰: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。此言是也。欲文明其精神,先自野蛮其体魄。苟野蛮其体魄矣,则文明之精神之。   

非第增知识也,又足以调感情。感情之于人,其力极大。古人以理性制之,然理性出于心,心存乎体。常观罢弱之人,往往为感情所役,而无力以自拔;五官不全及肢体有缺者,多困于一偏之情,而理性不足以救之。故身体健全,感情斯正,可谓不易之理。

  非第调感情也,又足以强意志。夫体育之主旨,武勇也。武勇之目,若猛烈,若不畏,若敢为,若耐久,皆意志之事。意志也者,固人生事业之先躯也。

  肢体纤小者举止轻浮,肤理缓弛者心意柔钝,身体之影响于心理也如是。体育之效,至于强筋骨,因而增知识,因而调感情,因而强意志。筋骨者,吾人之身;知识、感情、意志者,吾人之心。身心皆适,是谓俱泰。故夫体育非他,养乎吾生、乐乎吾心而已。

  第五、不好运动之原因 
  
运动力体育之最要者。今之学者多不好运动,其原因盖有四焉:一则无自觉心也。一则积习难返也。一则提倡不力也。此又有两种:其一,今之所称教育家,多不诺体育。自己不知体育, 徒耳其名,所以出之也不诚,所以行之也无术。其次,教体育者多无学识,语言鄙俚,闻者塞耳。所知惟此一技,又未必精,日日相见者,惟此机械之动作而已。一则学者以运动力可羞也。

  第六、运动之方法贵少 
  
第七、运动应注意之项 
  
凡事皆宜有恒,运动亦然。运动而有恒,第一能生兴味。第二能生快乐。兴味者运动之始,快乐者运动之终。兴味生于进行,快乐生于结果。有恒矣,而不用心,亦难有效。故运动有注全力之道焉。运动之时,心在运动,闲思杂虑,一切屏去,运心于血脉如何流通,筋肉如何张弛,关节如何反复,呼吸如何出入。 而运作按节,屈伸进退,皆一一踏实。

  运动宜蛮拙。运动之进取宜蛮,蛮则气力雄,筋骨劲。运动之方法宜拙,拙则资守实,练习易。

  运动所宜注意者三:有恒一也,注全力二也,蛮拙三也。

  第八、运动一得之商榷 

编辑:段胜利